2)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九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让北疆众多大吏成功进入了中、内两朝,北疆势力最终牢牢控制了权柄。

  但如果仔细看一下中书监大臣的名单,不难发现其中七成以上的大臣都属于李玮大人一系。

  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中书监名义上是受到北疆势力的控制,但其实就是受到李玮大人的控制。

  再把话说白一点,去年长公主和李玮大人利用外朝阻碍朝廷增兵的机会,再次修改官制,并得到了大将军的支持改制成功,其实就是有预谋地削弱大将军的权柄。

  新官制中,大将军主掌兵权,并依靠手中的兵权来制衡皇权和相权,这是一种极度不正常的官制。

  兵权本身是皇权和相权的一部分,把它强行从皇权和相权中割裂出来,会导致新政中的官制畸形发展。

  官制是大汉所有制度的基础,官制不正常,新政的发展必然也不正常,其后果不言而喻。

  大将军意识到这种官制对中兴大业的损害难以估量,不过由于去年的情况非常紧急,这是唯一的救急办法,不行也得行。

  新官制实施后,诸多问题随即暴露。刚才说了,兵权原来是皇权和相权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旦割裂,麻烦接踵而至。

  长公主和中书监在做出决策的时候,需要兵事决策权服从于国政决策权。

  比如长公主和中书监决定今年把天子、朝廷迁到关中,那洛阳大战的策略就要修改,不是强行攻坚,而是围而不打。

  同理,丞相大人和朝廷诸府在行使执行权的时候,也需要兵事行政权服从于国政执行权。

  比如丞相大人要求把民夫、物资先行用于迁移,那主掌兵事行政权的太尉大人就要遵照执行。

  过去大将军领尚书台,参隶尚书事,代理国事,兵权是置于皇权之下的。

  大将军和长公主先做出国政决策,然后再做出兵事决策,所以没有这些矛盾。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大将军和太傅、丞相、太尉四位上公都参隶尚书事,他的权柄被严重削弱,主要国政决策权几乎都在长公主和中书监手中。

  过去大将军主掌尚书台的时候手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相权,但现在尚书台的权力大部分都移交给了外朝,主要国政执行权在丞相大人和外朝诸府手土。

  因此,三者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主掌国政决策权的长公主和中书监,主掌兵权的大司马大将军府,主掌国政执行权的丞相和外朝诸府随即为争夺兵权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冲突发展到了一定时候,就要正面对决。现在三方正面对决的武器就是洛阳大战。

  按道理,中书监控制在北疆人手上,只要中书监里的北疆人遵从大将军的命令,让国政决策权尽可能迁就兵事决策权,矛盾暂时就不会爆发。

  但在洛阳大战的关键时刻,这种矛盾却爆发了,很明显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